公共管理学院举办“耕地韧性治理:政策理解与学术对话”学术交流会

来源单位及审核人:公共管理学院 贾海薇编辑:曾子焉审核发布:林慷祺 发布时间:2025-09-25

为积极探索耕地保护领域的创新融合模式,构建“政—企—学”协同的黄金三角机制,激发多元主体参与的创新动能,9月19日,公共管理学院举办“耕地韧性治理:政策理解与学术对话”学术交流会。会议在kaiyun体育手机版登录官网与中国农业大学分设线下会场,吸引超过100位专家学者与学生线上线下参与。

本次交流会由我校公共管理学院耕地空间治理团队教授孔祥斌发起,是2025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(WAFI)“构建耕地韧性治理体系”分论坛的预热环节。会议特邀政府、企业与高校三方代表——贵州省土地开发整治中心副主任钱旭、中规院(北京)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卢艳霞、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岳文泽,学者专家共聚一堂,围绕耕地韧性治理的政策逻辑、学术前沿与实践路径展开深度对话,展现了“政—企—学”黄金三角机制的融合力量。

作为政府机构代表,钱旭从政策实践与区域视角出发,系统阐述了贵州省耕地资源现状、政策重点与实施难点,并重点从“开源”与“节流”两方面分享了当地在耕地保护方面的探索经验。

卢艳霞聚焦技术路径与实施策略,以泉州惠安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例,介绍了如何通过设施农用地整合与现代农业布局优化,推动耕地集中连片经营,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规划实践。

岳文泽从学术研究与政策衔接的角度,结合浙江省“大占补”政策实践,深入剖析了制度设计中的短板与执行偏差,强调应以系统治理提升耕地韧性,为地方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。

在交流环节,嘉宾们围绕“自然资发〔2025〕128号文”发布后对农户耕种行为的影响展开讨论,分别从多元主体协同、全链条闭环管理、系统治理等角度,阐述了推进耕地韧性治理的关键路径。

本次学术交流会在政府、企业与高校三个维度上,初步构筑起推动耕地韧性治理创新的“黄金三角”协作框架,为中国耕地保护事业注入了新的联动动能。与会嘉宾一致认为,“政—企—学”协同机制具有重要价值,期待以此为契机,共同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、多方共赢的耕地保护新路径。


文图/公共管理学院

返回原图
/

 

Baidu
kaiyun官网